查看原文
其他

“女童保护”2019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

女童保护NGO 女童保护 2020-10-30



本报告为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以下简称“女童保护”)和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共同发布。其中,性侵儿童案例统计部分,数据来源于2019年度媒体公开报道案例(含各级法、检察院官网和认证账号公开的案例);儿童性侵教育调查部分,数据来源于对31省份的家长进行的线上问卷调查。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报告所统计分析的性侵儿童案例均为当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案例,当年实际发生或者判决的案例未经媒体报道的不在统计范围内。因此,报告统计的案例数量并不等同于全年性侵儿童案例总量。学界的共识是,由于诸多因素,性侵儿童案例难以全部被公开报道和统计,进入公众视野的案例仅为实际发生案例的冰山一角。


本报告以“媒体公开报道”为案例收录标准,即是为了呈现和分析在综合因素下进入大众视野的案例的特点、趋势和代表意义,以呼吁社会各方关注儿童被性侵和防性侵教育缺失的严峻现状,为相关机构提供这一领域的参考资料。本报告今年的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部分,在一些维度上与往年数据进行了对比,以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近年来我国儿童防性侵教育的变化。


此次报告为“女童保护”连续第7次发布,从近年来的实践看,本报告所得出的大部分数据结论均与官方相关数据相印证;基于本报告所形成的多个倡议,也较好地反映和呼应了我国性侵儿童治理和未成年人保护的法治精神。此报告的发布,亦是在努力推动消除性别暴力,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性别平等”的实现。




一、2019年性侵儿童案例数据情况

1. 2019年曝光性侵儿童案例301起,受害儿童逾800人

“女童保护”统计,2019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8岁以下)案例301起,受害人数807人(未表明具体人数的案例中,“多人”按3人计,“十几人”按15人计,“几十人”“数十人”按30人计),年龄最小的为4岁。2013年至2018年,每年媒体公开报道的儿童被性侵的案例分别是125起、503起、340起、433起、378起、317起(其中,2013年—2017年统计案例为14岁以下儿童,2018年起为18岁以下儿童)。



从案例总数上看,2019年数据相比往年较低,并不代表实际性侵儿童案例数量降低。例如,有地方检察院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该市检察机关受理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就超过百件,但媒体报道中只提及案件数量而未描述相关案情基本信息,无法进行案例分析,所以本报告未包括这类数据。同时,由于案例的特殊性,以及受社会认知、风俗习惯、传播规律、搜索规则等因素影响,媒体报道案例数量的相对浮动也属正常现象。

 

2.熟人作案超七成,家庭成员性侵问题复杂

“女童保护”统计,在301起案例中,熟人作案212起,占比70.43%;陌生人作案82起,占比27.24%;有7起未表明人际关系。熟人作案比例高,从“女童保护”近几年来发布的报告看,熟人作案比例一直居高,最高比例达87.87%(2014年)。


212起熟人作案的案例中,依次为:教师、教职工(含培训老师)作案76起,占比35.85%;家庭的亲戚朋友作案27起,占比12.74%;邻居(含同村人)作案24起,占比11.32%;家庭成员(父亲、继父等)作案22起,占比10.38%;网友作案21起,占比9.91%;其他生活接触人员作案42起,占比19.81%。

其中,家庭成员作案更具隐蔽性,后续治理和相关工作难度也更大。多起发生在家庭中的性侵案例表明,考虑到亲情、伦理、生活保障等因素,受害人往往不敢声张,不敢报警维权。“女童保护”建议,应完善对性侵受害未成年人的国家监护制度,对于未成年人遭遇监护人性侵的案件,除剥夺该监护人的监护权外,还应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完善的兜底保障制度,从而让他们敢于维权,降低伤害。

 

3.性侵者多次作案比例过半,持续作案最长达22年

“女童保护”发现,在301起案例中有,有167起是施害人多次作案,占比55.48%,包括对同一受害儿童多次性侵,也包括多次对多名儿童多次性侵。301起案例中,施害人对同一受害人多次实施性侵的有47起,占比15.61%;一人性侵多人的案例84起,占比27.91%。在没有外界力量阻止的情况下,施害人往往多次作案,不会自动终止,持续作案往往达到2~3年,本年度曝光案例中,持续作案最长的时间长达22年。这种现象比较集中地反映在熟人作案中。

这提醒我们,需要告诉孩子“哪些行为属于性侵害”,避免孩子遭遇性侵却不知道意味着什么;需要告诉孩子,在警惕熟人性侵的同时,万一遭遇性侵该如何应对。如遭遇性侵,应及时告诉家长,及时报警、求助、维权等。如果沉默,可能让施害人更加肆无忌惮,持续伤害。


除了加强防范教育外,“女童保护”建议,应全面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在现有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优化强制报告主体范围,加大投入力度,在全国加快全面推广速度和完善制度建设,使未成年被害人可以得到及时救助。

 


4.遭遇性侵人数中女童近九成,小学和初中学龄段儿童受侵害比例高

“女童保护”统计,在受害儿童的男女比例上,从案例数量来看,301起案例中共有293起表明了受害人性别,其中女童为272起,占比92.83%;男童为21起,占比7.17%。从受害人数量上看,807名受害人中有758人表明了性别,其中女童677人,占比89.31%;男童为81人,占比10.69%。男童被性侵状况同样不容忽视。

受害人年龄分布上,301起案例中,受害人14岁(不包含14岁)以下的173起,占比57.48%;14~18岁(不包含18岁)的49起,占比16.28%;表述为“未成年”“幼女”“儿童”的79起,占比26.25%。按照一般学龄段来看,可统计出的7~12岁小学学龄段的125起,占比41.53%;13~15岁初中学龄段的56起,占比18.60%。



5.施害人呈现高龄化趋势,最大年龄94岁;未成年人犯罪须警惕

“女童保护”统计,301起案例中有150起表明了施害人年龄,施害人年龄最小的13岁,最大的94岁。150起表明施害人年龄的案例中,施害人18岁(不含18岁)以下15起,占比10.00%,这远远高于部分省份公布的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占全部刑事案件的比例,需要警惕;18~30岁32起,占比21.33%;31~40岁19起,占比12.67%;41~50岁34起,占比22.67%;51~60岁25起,占比16.67%;61~70岁19起,占比12.67%;71~94岁6起,占比4.00%;总体上算,施害人40岁以上的占比59.33%。



 

6.平均每件案例受害人数上升,网络性侵形势严峻

“女童保护”统计发现,2019年案例总数虽然相比往年相对较低,但平均每起案例受害儿童2.68人,高于2018年的2.37人、2017年的1.60人和2016年的1.80人。在301起案例中,受害人3人以上(包含3人,类似数据表述下同)的案例78起,占比25.91%;受害人5人以上的案例34起,占比11.30%;受害人10人以上的案例17起,占比5.65%。

本年度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例中,网友作案21起,包括线上作案和线下作案(网友约见面后实施性侵),占比9.91%。“女童保护”认为,虽然呈现出的数据相比较不高,但这类案件极具隐蔽性,家长一般也不容易发现,未成年人由于有畏惧心理,即使发觉受到侵害也通常不会主动告诉家长,被发现的案例中甚至往往都有几十人受害。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未成年人接触网络机会的增多,利用网络性侵未成年人的案例呈高发严峻态势,通过网络传播以儿童为对象的色情制品的,也越来越多。

“女童保护”建议,执法部门应建立专门的涉儿童色情制品信息举报通道,接到相关问题应优先、集中力量处理;建立多部门的联合监管机制,形成强有力的监管,对涉及儿童的图片、影视视频等应该细化分类管理,实施分级制度;强制互联网平台完善自查机制,畅通举报渠道,强化响应处理机制,充分利用技术筛查和人工干预预防侵害儿童行为和儿童色情制品问题。

 

7.校园等儿童活动场所是性侵儿童案件高发场地

“女童保护”统计,在301起媒体报道的案例中,表明性侵发生场所的有230起,其中发生在校园、培训机构的有80起,占比34.78%;在施害人住所的有51起,占比22.17%;在小区、村庄、校园附近等户外场所的有31起,占比13.48%;在受害人住所的20起,占比8.70%;在公园、广场、公交等公共场合的有19起,占比8.26%;在宾馆的有18起,占比7.83%;在网络上发生的有11起,占比4.78%。

这一案发场所统计结果与往年相近。学校、培训中心等儿童密集活动的场所,虽然是儿童的临时监护场所,但也是性侵案高发地,所以更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并对儿童加强防范教育。

 

8.城市和农村儿童均面临风险,城市儿童被性侵案例占比较高

“女童保护”统计,2019年媒体报道的301起儿童被性侵案例中,发生在城市的171起,占比56.81%;发生在县城的71起,占比23.59%;发生在农村的41起,占比13.62%;另有18起未表明城乡地域分布。这一数据与2018年基本持平。可以看出,并不是“只有农村儿童才有遭遇性侵的危险”,无论是城市儿童还是农村儿童,均有被性侵的风险。

与此同时,“女童保护”认为,媒体曝光案例的地区分布中,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这并不等同于城市地区儿童被性侵案例比农村地区更为高发,而是反映了媒体在这一领域的年度报道规律,也恰恰说明城市地区儿童比农村地区儿童受到更为密集的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的监护。受人们观念认知、司法完善程度、媒介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农村地区儿童遭遇性侵的案件更不容易被发现,更难进入司法程序。

 

二、2019年儿童防性侵教育现状调查

 

1.小学生家长是关注儿童防性侵教育的主要群体

本部分报告数据来源于31省份的线上问卷调查,共收到32517位家长的有效问卷。其中,城市占比34.77%,县城占比32.27%,农村占比32.96%;0~6岁以下儿童的家长3377位,占比10.39%;7岁~12岁儿童的家长25926位,占比79.73%;13岁~15岁儿童的家长2709位,占比8.33%;16岁~18岁(不含)儿童的家长505位,占比1.55%。这一样本分布比例与往年相近。可以看出,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家长是关注“女童保护”和儿童防性侵教育的主要群体。

在参与问卷调查的家长中,父亲占22.21%,母亲占74.10%,祖辈占2.09%;其他监护人占1.61%。这一数据也与往年基本持平,女性依然占了大多数比例。实际上,做好儿童防性侵教育,构建好家庭监护防线,需要所有监护人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2.家长对儿童性侵害的关注度和警惕意识都明显提升

“女童保护”统计,在2019年接受问卷调查的家长中,对于媒体频繁曝光的儿童遭遇性侵案例,57.03%的人表示听说过,28.71%的人很关注;14.25%的人表示不太了解;2015年,这一数据分别是43%、29%、28%。如果孩子遭遇性侵害,51.98%的家长表示能从孩子的言行中识别出来,39.77%的家长不确定,8.25%的家长表示不能;2015年,这一数据分别是35%、38%、27%。从这两组数据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这几年中,家长对对儿童性侵害的关注度和警惕意识都有比较明显的提升。

3.家长的监护意识和安全意识有明显增强
“女童保护”发现,2019年接受问卷调查的家长中,69.71%的人近几年从未将孩子交给异性熟人(例如邻居、朋友、保安)照看,28.81%的人偶尔会有,1.48%的人经常会有;而在2015年,这一数据分别是46%、46%、8%。对于孩子身边的异性成年人角色,67.90%的家长对其了解;18.61%的家长不了解;13.49%的家长没关注过;2015年这一数据分别是29%、59%、12%。从这几组数据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监护意识和安全意识都有明显加强。

4.家长对孩子的防性侵教育不断完善

关于家长对孩子进行系统的防性侵教育的次数,2019年接受调查的家长中有22.24%的人表示没有过,2016年这一数据是68.63%;明确有过的占比52.33%,2016年这一数据是31.37%。2019年的调查显示,50.05%的家长正在学习儿童防性侵知识,5.94%的家长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储备。可以看出,家长对孩的防性侵教育在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5.超半数家长不太了解性侵儿童案件熟人作案多

女童保护”调查显示,对于儿童性侵案件中熟人作案比例高,50.61%的家长表示不太了解,5.97%的家长表示完全不了解,对此比较了解的占比为43.42%。对熟人也不可掉以轻心,已有案例表明,一些儿童性侵案就发生在受害人家中,甚至受害儿童监护人也在家,但由于儿童没有防范意识,家长对此也很无知,给了施害人可乘之机。

6. 仅四成家长对孩子上网进行严格监管

“女童保护”统计,对于孩子是否用手机、电脑等工具上网,27.16%的家长表示孩子不上网;29.17%的家长表示孩子上网,会偶尔进行提醒、教育;42.44%的家长表示孩子上网,并会对其严格监管;1.24%的家长表示孩子上网,但基本没有对其进行监管。

“女童保护”提醒,儿童使用网络的几率非常高,家长务必要加强对儿童上网的监管并加强安全防范教育。多起网络性侵儿童案件警示我们,儿童防范意识薄弱,在网络游戏、社交工具等平台上,不容易识破犯罪分子的伎俩,容易被欺骗和诱导。

 

7.家长希望通过专业方式对孩子进行防性侵教育

“女童保护”调查显示,94.29%的家长希望对孩子进行专业、系统的防性侵教育,4.36%的家长不确定防性侵教育对孩子的正面影响有多大,仅有1.36%的家长“不能接受对孩子进行与性相关的教育”。家长们非常关注给孩子讲授的防性侵知识体系是否专业、科学。对孩子学习防性侵知识的途径,家长的意愿依次为:学校教学、家庭教育、专业公益组织讲座、书籍绘本等材料、网络学习、同伴交流等。

“女童保护”自2013年6月发起以来,截至2020年3月底,已在全国31个省份相继开课,培训了大量志愿者,并通过与地方妇联、法院、检察院、教育局、团委等部门合作,使得儿童防性侵教育覆盖面大大拓宽,面对面授课覆盖儿童超过372万人,覆盖家长超过59万人;此外,还定期进行线上培训和讲座,目前各个平台上已有数千万网友参与。但这相对于全国2亿多儿童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女童保护”呼吁,儿童防性侵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也建议教育部门将儿童防性侵教育纳入九年义务常态化教学中。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
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
2020年5月18日




女童保护基金

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曝出多起14岁以下女童遭遇性侵案例。2013年6月1日,全国各地百名女记者联合京华时报社、凤凰网公益频道、人民网、中国青年报及中青公益频道等媒体单位发起“女童保护”公益项目。2015年7月6日,“女童保护”升级为专项基金,设立在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下。2018年3月,“女童保护”团队宣布成立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非公募),公开募捐继续与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合作。“女童保护”以“普及、提高儿童防范意识”为宗旨,致力于保护儿童,远离性侵害。


截至2020年3月底,“女童保护”已在全国31个省份相继开课,培训志愿者数万人。通过与地方妇联、教育局、团委等部门的合作,培训当地教师授课,使得儿童防性侵教育覆盖面大大拓宽,覆盖儿童超过372万人,覆盖家长超过59万人。此外,还定期进行线上培训和讲座,目前各个平台上已有数千万网友参与。


在普及儿童防性侵知识的同时,“女童保护”联合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业界专家,推动相关制度和法律的完善,例如参与推动了取消嫖宿幼女罪并入强奸罪从重处罚、全面建立处理儿童性侵案件“一站式”询问机制等;每年还发布全国媒体公开曝光的儿童被性侵案例统计报告和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填补领域空白。


(上下滑动即可查看)


下方“阅读原文”是女童保护基金的募捐链接,捐款和转发都是善举,我们期待和感谢您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